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凤凰快3 - (中国)维基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凤凰快3 - (中国)维基百科

来源:凤凰快32024-10-26 17:48

  

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中新社武汉2月1日电 题:越南琴匠“知音故里”遇知音

  作者 武一力

  踏入武汉东湖大李村,丝丝缕缕琴声不绝于耳,时而清脆,时而雄浑。在一座名为“南天坊”的古朴院落内,主人阮延俊抚琴而歌,三五宾客围炉而坐,听琴品茗。

  “古琴,是我在武汉遇到的‘知音’。”阮延俊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阮延俊来自越南广治省,是一名古琴演奏家、斫琴师。18年前,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博士。毕业后,阮延俊留在武汉,传授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武汉是“知音故里”,伯牙抚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学好中国乐器绝非易事。起初,阮延俊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琴文献,从北宋《碧落子斫琴法》,到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一本本“啃”,一曲曲练。“许多古籍都是竖排繁体,晦涩难懂,我要花大功夫查资料、请教师长,以便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阮延俊说。

  比读古籍更难的,是认琴谱。阮延俊家中有一面刻满字的墙,看似汉字,却非汉字。他介绍,这是古琴减字谱,用汉字中某一字或偏旁减笔来表示弹奏的弦数、徽位、左右手指法,如勾、挑、抹等,是五线谱无法取代的。作为演奏者,必须将减字谱熟记于心。

  “善琴者善斫。”斫琴,即制琴,学会了演奏,阮延俊开始自学斫琴。古琴制作皆沿古法,要经过涂生漆、刮灰胎、上弦调音等百余道工序,制作一床琴平均耗时三年。

  “槽腹是斫琴关键的一步,决定古琴的音质。”阮延俊一手按着古琴面板,一手拿着铲刀,顺着木纹反复将槽腹打磨至适宜的厚度。他时不时用食指叩击面板,侧耳倾听低音是否纯粹浑厚,高音是否清亮通透。

  以琴为伴,亦以琴会友。阮延俊还记得多年前亲手制作的第一床古琴,那时还在上学的他囊中羞涩,只能在网上买便宜的材料制琴。当老板得知这位外国小伙痴迷中国乐器,豪爽地将材料免费寄给他。如今,两人已成了无话不谈的“琴友”。

  扎根中国18年,阮延俊踏遍中国名山大川,朋友遍及南北各地。他和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不仅成了知音,更是情同父子,每天打电话分享生活见闻、交流学习心得。今年春节,阮延俊照例邀请师长、好友来家里小聚,弹弹琴、聊聊天。

  阮延俊还收养了小狗“巍巍”和流浪猫“洋洋”,分别取自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中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洋洋乎若江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是我的知音。”他笑道。

  阮延俊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将古琴带回家乡。“音乐无国界,我计划在家乡建设一个以古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完)

凤凰快3

云南依靠科技——把天拉长 把地拉宽******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㉙】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云先锋

  千百年来,水稻都是种在水田里,可云南澜沧的高山旱地,不仅能种水稻,还能大丰收。这真是个新鲜事!

  云南多山,灌溉条件有限,水稻产能长期缺口较大。山区农民的口粮,以玉米等杂粮为主,想吃大米就要外购。

  这样的状况发生改变,是从2021年5月开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率领云南农业大学团队来到澜沧县,在竹塘乡蒿枝坝村的山地上,试验旱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种子是云南农大稻作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旱地上种苞谷。旱地种水稻?怎么可能!”不仅蒿枝坝的拉祜族群众议论纷纷,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心里也没底。

  但让村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些旱地上种的水稻真的自始至终不用浇水灌溉——谷种播种到干燥的土壤里,等雨水落地,稻谷秧苗便破土而出。只靠喝雨水,这些水稻就能茁壮成长,结穗弯腰!

  “澜沧地区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所以我们在澜沧旱地种的水稻都不用人工浇水。”云南农大稻作所所长文建成解释,“事实上,云南多数山区旱地种水稻都不用浇水,只有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下的地区才需要人工补点水。”

  其实,新稻种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稻谷秧苗长出来时,杂草也疯长,“地老虎”等害虫也猖獗起来。为防治植物病虫害,朱有勇经常蹲在稻地里,指导村民科学除草杀虫,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我们的旱地水稻从耕地、播种、除草、收割都是机械化,打农药用无人机。依靠科技种田给村民们做示范,省劳动力,每亩比水田水稻节省成本五六百元。”朱有勇告诉记者。

  蒿枝坝的村民们看着试验田旱地里金灿灿的水稻,纷纷要求把玉米地改种水稻。2022年,仅竹塘乡就种植水稻旱种7861亩。他们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

  2022年9月,蒿枝坝的稻谷丰收之际,中国工程院有13名院士齐聚这里,见证示范种植的405亩杂交稻旱种的丰收:一穗穗金黄的稻谷压弯了腰,连片的杂交稻旱种犹如金色的海浪阵阵翻滚。收割机很快收获了满满一车的新鲜稻谷,专家组经过现场称重得出了结果——平均亩产690.9公斤,比传统旱稻产量提高了近400公斤。

  “水稻上山有效解决了澜沧水田少、旱地多、水稻产量不足的问题,适宜在广大山区推广,对云南‘稳口粮’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建成向记者介绍,“2022年,澜沧县20个乡镇推广水稻旱种的2.7万亩,全部获得丰收!”

  澜沧县水稻旱种的成功,是整个云南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省针对粮食安全结构性问题,把水稻旱种作为“稳口粮”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低海拔雨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探索水稻旱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创建省、州、县三级示范样板77片,示范面积2.1万亩。

  在示范样板的带动下,2021年和2022年,两年间,云南分别示范推广水稻旱种24万亩、53万亩,覆盖59个县(市、区),并由海拔1700米以下扩展到1900米左右的区域。

  云南省级财政还安排1亿元资金,按每亩200元的补助标准支持水稻旱种。农技推广部门为水稻旱种提供科技支撑,对农技人员、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班1896期次、培训130万人次。

  “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就是依靠科技,把天拉长,把地拉宽,在一亩地里面,尽量提高土地的生产率,端牢中国饭碗。”朱有勇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01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视觉焦点

  • 中国航母杀手亮相 数千公里外可精确猎杀航母

  • 网易上流工作室深耕城市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凤凰快3AI修复后的王祖贤林青霞美到让人惊叹
2024-04-24
凤凰快3 矮个子男人真是太太太太太“卑微”了
2024-06-08
凤凰快3 乐基儿晒照宣布产子 自曝停止社交动态照顾孩子 ​​​​
2024-09-17
凤凰快3苏州楼市再现抢地抢房 这一轮将狂奔多久?
2024-02-19
凤凰快3华为董事会首席秘书:任正非只有否决权 而非决定权
2024-07-29
凤凰快3热巴邀你加入中法环境月
2024-06-09
凤凰快3 孔子怎么把"五经"给盘红的
2024-07-25
凤凰快3假期出游 送上一份小月龄宝宝的出行攻略
2024-11-30
凤凰快3你认得出任课老师吗?大学考卷上的一道"送分题"
2024-05-16
凤凰快3美国运动员晒乐高:“快看这是中国的长城,太可爱了!”
2024-12-03
凤凰快3《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布实施
2024-03-13
凤凰快3世园会创意视频:园-圆
2025-01-12
凤凰快3 “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改造落成,明起试运营
2024-06-01
凤凰快3孙俪力挺仁济医院医生
2024-10-28
凤凰快3请注意 500多岁的王阳明给你比了一个心
2024-03-03
凤凰快3与韩国瑜缺乏互信?吴敦义怒斥吴韩会非“鸿门宴”
2024-11-03
凤凰快36鸟1忌!移动日伍兹2杆落后冲冠 老虎王者归来?
2024-02-25
凤凰快3我进入火葬场成为一名职业烧尸人
2024-06-16
凤凰快3美国断腿伤兵获外卡角逐威巡赛
2024-08-21
凤凰快3首度披露 重庆公安局原局长何挺下属已被双开(图)
2024-12-05
凤凰快3纪念币市场还是一潭死水
2024-05-14
凤凰快3望京4居满2年精装近百万
2024-05-18
凤凰快3德国运动员收到中药香囊:上面绣着"福"字 称要"永远珍藏"
2024-10-08
凤凰快3林允演绎日式复古风情
2024-03-04
加载更多
凤凰快3地图

官方推荐官方科普攻略资讯热点我来科普一下让我来给大家科普科普一下科普推荐分享一下给大家盘点一下